通讯员 冷嫦娥 记者 张旭
“沙大姐,是我,谢彩虹。”1月11日中午,蒋王街道蒋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谢彩虹趁着午休时间,给她负责的何桥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打去电话,开展随访活动。没有手机的老人,谢彩虹会致电相应的微网格员,让他们代跑腿,到老人家中用微网格员的手机与老人通话。
“王大妈,这两天有没有发烧、浑身酸痛的症状?没有就好,哪里不舒服,就让小沙给我打电话。”沙梅青是蒋王街道何桥社区10-1网格的微网格员,接到谢彩虹的电话后,立即赶到王大妈家中,将手机递给老人,让双方通话。
王大妈是何桥社区的“黄色名单”人员之一,谢彩虹每周需要对她进行两次随访。
“黄色名单”是什么?谢彩虹在电脑上打开一份表格告诉记者:“经过对街道60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‘红黄绿’三色梳排分类,我们将有基础疾病、未接种新冠疫苗的老人列入红色名册,有基础疾病、已接种疫苗的老人列入黄色名册,其他老人则列入绿色名册。红色名册上的老人,每周要随访三次;黄色名册上的老人,每周随访两次;绿色名册上的老人,每周随访一次。”
在蒋王街道和月苑小区出入口,记者看到墙上贴着一张铭牌,上面公布了片区医生的名字和手机号码。据了解,蒋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63名医技人员,分别下沉至7个村(社区),中心将相应医生的联系方式公布在片区最显眼的地方。
“要用有限的医生资源,当好辖区老人的健康‘守门人’。”蒋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唐乃新介绍,辖区老人一旦有发烧等症状,家中晚辈或者老人自己就会主动打电话给片区医生,医生作出初步判断后会进行及时处置。“我们卫生服务中心是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的医联体成员单位,若有老人出现危重情况,会及时联动,送至扬大附院西区医院住院部。”
“这段时间,我们夜间也不敢深睡,手机24小时开机。”蒋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朱江告诉记者,前两天凌晨两点多,他就被一通电话惊醒。“当时汇福苑小区的小何打来电话,他父亲突然感觉胸闷心慌,我立即让小何将他父亲先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。我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,当即为老人测量了血氧,在确认老人情况不算危急后,为他开了药、打上点滴。”
蒋王街道60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中,有121名留守老人、73名90岁以上老人。“针对留守老人,我们会登门送药物、酒精、体温计等物资,微网格员也会每天登门为老人测量体温。”蒋王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房丹丹告诉记者,街道还为每一名90岁以上老人配备了一只装满氧气的氧气袋,以备不时之需。